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EGOS 2017系列報導之五》魅力EGOS:在寒冷的世界裡,生如夏花【曾婕 】


作者:曾婕|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博一生,專注於跨領域服務創新方面的研究,(希望深入研究身份識別與企業創新能力之間的關係,探索企業可持續性發展力)


夏天的赫爾辛基是沒有黑夜的,午夜12點的天空依舊泛白。我抵達赫爾辛基的第二天,北風大作,寒風習習,在需要有件小棉襖護法才能出門的日子。我僅帶著熱情的「小棉襖」上路,結果可想而知。

帶著抱恙的大腦飛抵丹麥首度哥本哈根。氣溫明顯溫暖了不少,只是童話王國的雲雨時常和天氣預報開玩笑,打亂了我的出行節奏,也帶來了安心的休養生息,靜靜獨享丹麥日常生活。

若是我帶來了赫爾辛基的風雨,老師和學長姐們的到來,則帶給了哥本哈根一片晴天。 在北歐人民最愛的季節,來哥本哈根參加EGOS(European Group of Organization) 是2017年我最期待的一件事情。

今年EGOS的會議主題是「好組織:抱負與渴望、干預與調節、奮鬥與掙扎」 (The Good Organization:Aspirations, Interventions,Struggles)。建校100週年的哥本哈根商學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位於根本哈根歷史悠久的腓特烈斯貝(Frederiksberg),這裡有著名的腓特烈斯貝市政廳(Frederiksberg Municipal)、腓特烈斯貝皇宮(Frederiksberg Palace)、腓特烈斯貝公園(Frederiksberg Park),哥本哈根動物園(The Zoo)等。

哥本哈根商學院(CBS)的校內面積並不大,主要的教學樓如Solbjerg Plads(SP)等均使用玻璃牆面,讓師生充分享受現代設計感和人文情懷帶來的身心愉悅,在此聆聽著名學者們的分享,與老師及三位學長姐獲得作品入選,並分別分享各自的研究,實乃此生幸運。


無渴慕不糾結

在正式大會開始前(Pre-Colloquium Program),主委會安排為期兩天的「博士生工作坊」(PhD Workshop)、「博士後及年輕學者工作坊」(Post- Doctoral and Early Career Scholars Workshop),來自世界各地商學院的博士生和年輕學者分主題相聚在特定的議題下,各自分享自己的研究。

有經驗的教授學者作為導師來做分場的主持人,給做博士生們和年輕學者做導師;組委會也會安排「發展工作坊」(Pre-Colloquium Development Workshop)及「女性學者交流會」(Women’s Network Meeting),旨在為學者們搭建學術研究的交流平台並分享知識。

博士生們在閱讀經典文獻時,時常仰望管理大師,總覺得大師是天賦異稟使然,從來不糾結於學術研究與管理業界的思維差。其實不然,EGOS組委會邀請了2003年EGOS的榮譽會員、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Alberta)的鮑伯・海寧斯教授(Bob Hinings)為博士生和年輕學者們做了「激靈的學術生涯:獲得激勵與靈感並持續保持激勵與靈感」(Inspired Scholarship:Being Inspired and Keeping Inspired)的主題分享。


海寧斯教授坦白:「曾幾何時,當我坐在我的電腦前,看著我的書本和研究,我時常困惑與「這些毫無價值」的研究,我的大好青春用來做這些「無價值感的」研究做什麼?我難道不應該去業界做點兒實事嗎?」。這麼真誠的分享,是否令人感到陣陣竊喜?

之後,當他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論和現象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些都是如此有趣,在不同的時期,重要事件會變化,理論會變化。有趣的研究議題隨著時間的變遷會發生巨大變化,應著這些變化,並對其進行研究,激勵他認真做研究,並賦予他研究的靈感。


然而,激勵他持續做研究的是「教學」,針對不同的不同的學生種類和不同的課程素材,課程設計要進行不同的設計,來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種類學生的學習訴求,並且從學生身上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從而激發他持續進行研究的動力。

最後,海寧斯教授分享到,保持激勵學術研究者持續充滿靈感的是其學者生涯。這需要學者選擇大部分時間來做有趣的事情、持續的協同工作、與不同的理論對話並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最後,他說:要參與學術活動、參與學術活動、參與學術活動。

好的學者,誠實的面對自己,誠實的分析研究時面臨的身心困境和瓶頸期,誠實的分享研究過程中從事學術還是從事業界的自我博弈。真實的學術生涯是一個不斷被人激勵與激勵他人的過程,真實而堅固的使命感是一個互動激勵的過程。

學術大師亦曾糾結,而此時的我,帶著當下的「雷」同糾結,在此刻成功解套;未來的我,會允許學術與業界糾結感的存在,思辯的過程不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嗎?誰讓商學院的學術研究本身就和業界「糾結」在一起,並終將永恆「糾結」在一起。



無干預不調節

零失業率的丹麥,因其高稅收高福利舉世聞名,同樣是「世界設計之都」的哥本哈根,其滿大街出行的自行車讓我心生好感。丹麥人喜歡自行車的程度可能比荷蘭人還高,大街小巷時常會出現獲得最佳設計獎的「前載人倒三輪自行車」,可愛的丹麥小孩就這樣一籮筐的被放在了騎自行車的父母面前,安全便捷。人人環保,風雨無阻,騎車上班,「世界最快樂城市」從這一物件的設計來看,可以窺見一斑。

在這樣一個充滿設計感、安逸且快樂的城市裡,我參加了一場EGOS組織的
戶外活動,名為:探索致命骯髒知識和野蠻規則:一個好的組織是如何給骯髒知識和科技穿上紀律嚴明的外衣,在正式的角色、穀倉和組織之間得以持續耕耘發酵?(Exploring/Interventing vital dirty knowledge and wild disciplines: how is the good organization giving vital form in a time of a-disciplinarity where dirty knowledge and wild technologies is being cultivated between formal roles, silos and organizations?)

這個活動從用詞到形式都別具一格。在參加此活動前,參與者會收到組委會的郵件,提醒大家帶一個你心中的「骯髒物件」,並自行搭乘地鐵到指定地鐵站——Christianshavns Torv集合。組織者將約一百位參與者分成「環保組」、「城市組」、「建築組」等小組,每組成員在各組主持人的帶領下,沿途到達三個不同的地點。

在每一個指定地點,主持人會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聚焦於該小組主題的思考,並討論。我參與的是「環保組」,主持人帶我們從地鐵站走到第一站近海邊的Kroyers Plads(住宅區)駐足,在此地,主持人讓我們閉上眼睛,感受陽光和微風。

第二站,經過M/S kontiki(游船名),我們來到Krudtlobsvej(地名)的盡頭,主持人在地上鋪上白布,並要求我們隨性自由的將自己帶來的物件擺放在白布上,並逐一讓我們解釋「為何這個物件是一個骯張的物件,並為何選擇放在白布中的這個位置」。不多時,白布上分佈躺著:書本、信用卡、筆、圓柱形木質物件、雙頭圓錐型木質物件、芭比玩偶、便簽紙等各類完全想像不到的「骯髒物件」。


來自印度的一位學者說她選擇「信用卡」,因為其代表「金錢」,而對金錢的追逐,令人產生貪欲,從而腐蝕人心,其「骯髒」是顯而易見的。一位帶「筆」而來的英國Cass商學院的博士生說,「筆」是用來寫字的,而寫出來的字可能是謬誤的話語,這樣的謬誤傷害人。帶「書」而來的學者說,書代表了知識,而無用知識和對知識的過度追求,會帶來過度競爭,這樣的過度競爭造成世界的混亂與不安,其「骯髒」是隱而未現的。

我選擇了「雙頭圓錐型木質物件」,這代表了社會階層及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力投射,雙向圓錐體的上半部份頂尖處代表了政府統治階層的最高權利,圓錐體的中間代表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民,雙向圓錐體的下半部份代表了對應階層影響力,社會階層越高,影響力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在雙向圓錐體上就呈現倒三角式的影響力模型。統治及精英階層擁有極大的社會資源和財富並影響力,對成為統治階級所擁有的社會地位、財富和資源的追逐,很容易造成惡行競爭,從而偏離精英階層服務大眾的良好願望,反而成為滿足私慾的「骯髒」競爭型態。

在每人解釋完各自物件的意涵後,主持人讓我們自行就各自的物件進行重新組隊,完成提出對這些「骯髒物件」進行改造優化的方式和目標,可一人成隊、可倆人或以上成隊。最終,我們很自然的選擇了「始終在一起」,從而將所有物件放成一圈,中間是圓錐的格局。

我們希望表達的是,雙向圓錐物件是一個本身不能獨自站立起來的陀螺型態,因我們賦予其的意涵,代表了社會各個階層及其影響力。陀螺能夠站立和飛舞的前提是在外力介入的鞭策下,進行自轉,即社會的運轉,書本、筆墨、信用、金錢、人物皆代表著一種鞭子,用什麼樣的鞭子進行外力驅動,就會產生社會的不同自轉型態和自轉路徑及其方向。

1999年,Google的創始人阿米特·帕特尔(Amit Patel)在創辦谷歌之時就提出了:「不作惡」(Do not be evil)作為谷歌的企業口號。在百度被各類造假搜索排名規則所激起社會輿論千層浪的今時今日,谷歌的「不作惡」簡單三個字,顯得如此立志高遠。

穿過一段似鄉間小路的荒涼路段,我們到達了此行的終點站,這是一個口岸工廠,主持人介紹這裡是B&W(Burmeister & Wain)造船廠遺址,1980年,德國曼恩公司(今日的MAN AG B&W)收購了丹麥B&W。然而,這裡的工廠遺址卻被曼恩公司出租給藝術家們。

據主持人介紹,目前,很多藝術家因為負擔不起房租,亦逐漸搬離。由於時間關係,我沒能夠進入建築物內一睹真容,留有小遺憾。不僅想知道,總部位於哥本哈根的馬士基享譽全球,為何兩家造船公司的運營結果會相差這麼大?

從第二站到第三站的沿途,我們一行人其實並沒有閒著,主持人要我們在沿途思考:「如果你是一棵樹(或者石頭、或者花兒、或任何看到的生物),你會對人類說什麼?」


這似乎是來讓博士生來撰寫童話故事的提問,令我想起三毛的名言: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我的「童話故事」就在和一位來自的德國助理教授一路聊天的行程中完成了。回應三毛的「來生樹」,假如我是一顆「今生樹」,我想對人類說:「如果今生有幸,願你化做樹下的小麋鹿,陪伴大樹,感恩大樹的遮蔭,一邊在陽光風中奔跑,一邊在溪水樹下乘涼,一邊追風少年,一邊寧靜少女,不再沈默,不再驕傲,尋找希望,互相依靠。」

為時三個小時的戶外「骯髒和野蠻」之旅,沒有標準答案,有的都是思考和分享。從終點站搭船回程,我們抵達著名的「新港」(Nyhavn),安徒生的居住地就在新港20號(Nyhavn 20)。



無掙扎不重生

今年有69個子議題(Sub-theme)來圍繞「好組織」的展開學術研討,老師和我研究的論文議題是「Design within Designs: Service Innovation for User Experience and Strategic Response to Adversity」。

有幸被Sub-theme:Using Design in, around and for Good Organizations所接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學術會議,投稿被接受的喜悅,被隨之而來的緊張秒殺。學術訓練,始於寫作,也終將成於寫作,即便調皮的掙扎感,會時不時伸出它的「小手」和我打招呼。其實,由衷的想和蕭老師說一聲感謝,感謝老師的悉心指導和無時不在的鼓勵與包容!

從業界跨界學界,開始進入創新領域的學術研究,這一年走過的旅程,其實遠比我預期的困難。從第二學期開始,我時常困惑於在業界思維與學術思維的「換腦」調頻,恐懼於既沒有掌握好學術腦袋,還丟棄了業界腦袋。因此,費盡心力與保留業界腦袋。


現在的我,逐漸釋然,與其說換腦,不如說是在腦容量(CPU)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腦筋(IO)通路,讓業界思維成為研究助理(幫助理解),助力發展出有畫面感的學術研究(GPU)。


生如夏花,棋逢對手

「好組織的抱負、調節和掙扎」真是一個很有洞見主題,在EGOS會議之後,我仍舊在思考這個議題。在「好組織」中,顯然存在「惡行為」,只是我們時常忽視了這些「好的惡」。

管理是通過管理自己的心思意念和行為來影響他人,「好人」的「不作為」是「惡」;對「好事」的誤判會導致「壞事」對發生;「好行為」的「壞動機」成就的是「偽善」;「好動機」也可能因為方法和時機不對,出現「負面影響力」;「好組織」的「日常工作」潛藏著「隱患危機」。人類需要的智慧實在太多了,自己如此太渺小,浩翰歷史,滄海一粟。

人工智能(AI)的研究是當前科技界的熱門議題,「好研究」的「快速應用」也可能提早讓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正如克隆技術的應用,從技術層面,人類已經掌握了克隆人的基因再造技術,從倫理道德上,克隆人技術的發展不得不被學術界和業界同時喊停。AI會成為下一個被喊停的技術嗎?會發生在何時?

泰戈爾(Tagore)說:「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願我們生逢其時,不怯己任;願我們生如夏花,不畏綻放;願我們棋逢對手,不息共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