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登煌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研究生。研究興趣:反向師徒。
論文口試後進入論文修改,即是畢業尾聲。回顧論文這一年的撰寫歷程用3LL來簡單闡述。標題為「只融於口(缺口)、不融於守(守舊)」,意思是,從文獻中找到缺口,並且把它融合其他學者觀點成為自己缺口的亮點;在撰寫時,結合正反合的觀點和脈絡方式撰寫,不容易的脈絡思維寫法。以下從繁與簡角度的3LL心得:
討論,化繁為簡
與教授碰面時,將自己思維「化繁為簡」的討論。和老師討論時,發現自己資訊太多不容易聚焦,每個文獻都是表面的解釋,並未深入的解讀;過程中,老師和我釐清整體研究問題與文獻缺口,再次檢核論文正反合是什麼?釐清是由哪些學者作為文獻探討做基礎?等等思考的方向,從繁雜的資料中聚焦最主要的簡單架構進行撰寫,讓讀者可以對內文一目了然。舉例來說,以第四章研究發現為例(以火鍋來做比喻),訪談過程中記錄與蒐集了很多逐字稿,就像火鍋中的材料,但這些火鍋料只是這鍋湯仍然擺在桌上的食材(資料)並未統整成火鍋類型(資訊)。所以,會假設一個火鍋的名稱,然後再依序放入火鍋料。放完火鍋料後,還要進行詮釋本火鍋材料有哪些、有哪些功效等等,才能將眾多繁雜的火鍋料、麵、蛋、青菜等等食材,化為最簡單清楚明瞭的「極品火鍋」,讓消費者一眼就知道我在介紹的是什麼主題與內容。
撰寫,化簡為繁
寫論文時,將文獻「化簡為繁」的撰寫。銜接上述內容,再撰寫文獻時內文的連貫性,透過A學者觀點、B學者呼應到C學者的總結,或者A學者觀點、D學者的反方觀點,到最後E學者的總結,建構出文獻的脈絡與圖型,簡單陳述不同學者觀點,呈現不同面相。舉例來說,以第二章文獻探討為例(以蛋糕來做比喻),好看且美味的蛋糕來自於用料豐富、精心擺設、精準烤後才能呈現出色香味俱全的蛋糕。撰寫文獻的過程中,就像在思考我想要做什麼類型與風格的蛋糕,是要巧克力搭配抹茶呢?還是要巧克力搭配茶葉?有想法後,將A甜味水果+B酸味醃製品+C外觀糖漿的製作,最終完成獨一無二的水果蛋糕(文獻)。當然,過程中也會有其他人批判巧克力是容易造成糖尿病的來源,就包容他的意見,將容易造成糖尿病的病因在介紹牌時清楚介紹,反而更讓消費者了解到這水果蛋糕的好處與優點。
發表,化減為簡
於發表時,將文章「化減為簡」的發表。論文發表時,如何將綜多的內容和文獻濃縮成PPT給教授看呢?每個人有不同的做法,我的做法是標題化、表格化、和圖像化的呈現,讓口委教授可以一目了然的明白簡報中要表達的內容,減少過多的文字,簡單化的呈現。舉例來說,減法料理意思是少放點油、鹽等調味料,讓美食呈現它最原始的味道,讓消費者吃進最天然的味道。過多的調味料會模糊一盤美食的焦點,是甜?是鹹?還是它臭酸了?減去多餘的調味與烹飪,體現最原始簡單的味道。
洞見:平凡中的簡單,隨創中的不簡單
從隨創的觀點來化簡為簡,透過簡化的簡單敘述。首先,「就地取材」從實務中找到論文主題、研究動機與目的等;其次,將所有學者的文獻「資源重組」,陳述正反合文獻的脈絡、缺口、與亮點;最終,進行文獻探究+研究發現+研究討論「將就著用」撰寫出洞見,最終成為精采論文的結論。每一道菜就像隨創的藝術品,「就地取材」就如在地食材農場直銷,販賣出最優惠的價格;「資源重組」就如辦桌料理多樣澎湃,展現出最豐富的桌菜;「將就著用」就如剩食料理資源再生,還原當初最美好的樣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