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物聯網產品的使用者中心邏輯【汪詩堯】


作者:汪詩堯|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生二年級。研究興趣:服務體驗、物聯網技術仲介

在八德電子商業街摸爬滾打了將近一個多月,大大小小的商鋪遍佈豐富的產品,形形色色的顧客光顧流盼。一開始紮進各種使用者人堆裏,那真真是「忍屈伸、求細碎、廣問詢」,到後面開始慢慢嘗試將消費者的取捨與產品優劣之間的關係捋出一條線。

高頻率的強需求才是真需求

所有產品的目的,都是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但需求絕不僅僅只有一種。有些需求,對於用戶來說可有可無,如果成本不是很高,使用者會使用,但是沒有它,用戶的生活也不會受到明顯影響,其可以歸為「弱需求」;與之相反的是「強需求」。一個困在沙漠裏極度缺水缺食物的可憐迷路人,此時最大的痛點是脫水飢餓,有個涼爽的冷氣可能也是他的需求之一,但與果腹補水相比,吹風則是「弱需求」。

產品能否大行其道首先要想明白自己對於用戶來說是「可以有」,還是「必須有」,對準的是用戶的「強需求」還是「弱需求」。如果是可有可無的弱需求,在未來推廣階段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是無可替代的強需求,也就是解決用戶的痛點,成功的概率就會提升很多。

另一方面,除了「強需求」,「高頻」也很重要。以防盜感測器為例,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碩出品的,其實賣的都不好。很多人都為家裏的窗戶裝了防護欄,這說明防盜對於大家而言是一種「強需求」。但如果家裏安裝防盜感測器,此類產品的打擾程度很高。現代都市人大多生活在大樓裏,成日裏人來人往,感測器每天都會接收到很多干擾資訊,甚至有可能半夜鄰居經過都會鳴笛報警。

家裏進賊其實屬於未知事件,平均每個家庭發生盜竊事件的比例屬於小概率。而防盜感測器每天可能會由於人來人往多次打擾用戶,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所以,其實這款產品的應用頻率並不高。

這也反映了智慧家居市場之所以屢遭爆炒卻沒有真正起飛的原因:還沒有挖掘出真實的用戶痛點,以及用戶真正會遇到的高頻問題。

像白癡一樣去思考

當我在體驗華碩智慧家居其中一款產品,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的時候,我向其中一位很懂電子產品的店員咨詢,發現其實它的功能很完整,只是很多設置處於隱藏狀態,但有一份詳細的說明書。

產品其實很好,但沒有意識到非常嚴重的問題——大多數使用者在發現無法找到某產品正確的功能入口時,第一反應並不是研究產品使用說明書,而是直接選擇放棄。如果市場中存在太多競品,且這些競品拿來就能直接用、無須閱讀說明書,那麼即使產品存在一些優勢,用戶放棄也是轉瞬之間。

沒有耐心、容易抱怨是絕大多數用戶的一大特點,他們只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價產品:好用就推薦,難用則放棄。當用戶第一次拿到產品,如果覺得紛繁複雜,繞來繞去,幾分鐘內找不到想用的功能,就會很直觀地認為產品不好。

行業專家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過於看重個人的感受。他們對行業十分熟悉,形成了「知識詛咒」,當專家在某個領域浸淫日久,就會很容易被這些專業知識拖累,認為其他人都具備與自己一樣的職業素養。所以越是專家,越需要低到塵埃裏,用「白癡」用戶的眼光去觀察。

超預期成就好體驗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能否獲得市場認可,完全取決於用戶體驗。沒有互聯網的時代,資訊不對稱,商家通過廣告、通路等把產品產品賣出去就大功告成。互聯網普及後,用戶體驗與口碑就變得愈加重要,在用戶拿到產品的那一刻,行銷才算真正的開始。

在餐飲行業,火鍋一向被認為比較低端。同樣做火鍋連鎖店,海底撈的食材也並不比其他火鍋店更新鮮健康,卻能一炮而紅。就在於它總是能夠為顧客提供超出常規體驗的服務。同樣,在iOS之前,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已經有很多了,但直到現在,用戶體驗最好的操作系統仍然是iOS,不同的操作系統都提供了應用,功能相差其實不大。但如果拿放大鏡看,會發現很多細節上的差異。

在早期的iOS系統中,穀歌公司上傳了谷歌地圖。賈伯斯在將谷歌地圖App的圖示放大若干倍後,發現第三行某個像素的顏色不對。於是,賈伯斯要求穀歌立刻修正該像素的顏色,否則便要將谷歌地圖的圖示從iOS系統中刪除。

蘋果公司不斷地為用戶提供極致的產品體驗,這種極致的體驗才會讓用戶愛不釋手。今天的很多消費者並不理智,他們更多地在意感性的層面。他們選擇或拋棄一個產品,往往不是基於對產品本質的瞭解,更不是基於技術的優劣,而是基於產品點滴細節中的用戶體驗。在某一個瞬間,某一個細緻之處,用戶被極致產品打動之後,便會徹底愛上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