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科技與文創報導:寒食帖要如何展,才不會曲高和寡?

專題報導:B組─陳又君、李思穎、賈斯嘉、程郁婷、楊翰、簡士鈞



議題背景:實體展示


傳統博物館面臨許多難題,好比進到博物館後,不清楚個別文物的價值,不知道要看什麼,不知道鎮館之寶的所在,看到了文物之後,只知道年代久遠,不知道其中的珍貴之處,不了解文物所傳遞的意涵,以及在各自領域中所代表的價值。

為了吸引觀眾,改善觀眾的參觀體驗,博物館的創新顯得格外重要。數位化已然成為國際潮流,羅浮宮透過數位典藏讓封存的文物重現在世人眼前,2010年上海世博展出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大獲好評,引起全球華人轟動。數位化看似美好,但也有反對者批評其失去傳統文化內涵。

面對逐漸流失的客群,以及對博物館專業的堅持,下一步應當如何邁出,正反雙方以「是否採行數位策展取代傳統實體策展」為題,展開熱烈討論。

▲(圖一)正方強調實體文物所代表的價值,反方則主張以數位化開拓商機


正方宣言:數位僅是策展輔助,實體展示不能亡!


正方認為實體文物能夠在展覽當下的獨一性與儀式性,能夠帶給觀眾臨場感與共鳴,因此具有無法被取代的價值。為了讓文物實體的美被世人看見,正方主張在實體展示之餘,搭配許多有創意的方式輔助策展。傳統的實體展示不代表守舊,數位科技、手做DIY、角色扮演、親子共玩、桌遊等創意活動的靈活運用,得以讓展覽能以更多元的方式進行,幫助更多觀眾感受實體展品的魅力。

反方宣言:數位策展利大於弊


反方認為數位策展不受地域限制的影響,既能提高策展數量,也能讓實體文物展示的次數下降,讓文物接觸更多觀眾的同時,也更容易保存實體文物。此外,數位策展可以增加展品與觀眾間的互動性,讓觀眾身歷其境,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價值,避免古典文物曲高和寡。最後,數位化能透過智財授權,創造更大的商機,此為實體展無法帶來的額外收益。

交叉答辯第一輪:實體體驗VS 永續保存

首輪交叉答辯,雙方對實體體驗與永續保存議題展開攻防。正方質疑數位策展所能帶來的觀展體驗。數位展覽增加聲光效果,卻沒有實體文物的文化底蘊,有喧賓奪主之嫌,而且千篇一律的數位解說不似導覽員可以客製化解說內容。

正方並舉周杰倫的演唱會為例,觀眾購票參加是為了親身體驗偶像的歌聲與舞台魅力,而不是再次聆聽錄音室錄好的聲音,表明觀眾不惜遠渡千里而來,是為了見證真跡,而非虛幻的數位展覽,因此應透過創意策展,加強實體展品所帶來的觀眾體驗。


在永續層面,正方指出即便進行數位策展,對原有文物的保存仍須進行,因此數位策展並不能解決文物保存問題,傳統策展可以使用文物輪替展覽的方式來減少實體展品的消耗,並符合觀眾對實體文物的期待,方是博物館永續之道。

反方認為傳統策展需仰賴導覽員的解說,但導覽人力吃緊且工作時間長,難以確保導覽品質穩定,反之採用數位策展可以保證展覽的品質,還可以透過科技開發互動性更高、內容更豐富、涵蓋層面更廣的全面性解說。數位策展在展覽當下所帶來的效果或許不比實體展出,但透過數位化便利傳播的特性,所接觸的層面與所帶來的影響可以更加廣泛。

▲(圖二)正方質疑數位化帶來的成效,反方回應以科技與創意解決問題




關於永續保存議題,反方指出實體文物必然會隨時間流逝而衰變,若完全以實體方式策展,頻繁展出恐將加速衰變,對文物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數位典藏可做為實體文物損壞的備案。軟體若損壞,可以嘗試修復甚至再造,但實體文物若損壞,則空留下回憶與遺憾。

交叉答辯第二輪:價值傳遞、價值創造

雙方第二輪答辯將焦點轉移到文物價值的傳遞與展覽的商業價值創造上。正方認為多數觀眾是為了觀賞真品而去博物館,數位策展少了名貴的實體文物,大眾未必領情。透過數位工具、戲劇、DIY等方式輔助策展,同樣可以創造身歷其境的體驗,讓觀眾在對展品有一定的認知後,進一步觀賞實體文物,可以讓文物的價值傳遞的效果更好。而面對實體文物時,觀眾可以仔細觀察文物的細節、工藝、質感,體會文物當下所帶來的感動,這是數位化無法做到的。


正方批評額外砸大錢開發數位策展,所費不貲卻無法滿足觀眾對實體文物的需求,後續尚有軟體更新與系統維護的花費,成本效益不彰。雖然數位作品輸出可以創造智財收益,卻失去原有文物的獨一性,而實體文物的存在得以吸引更多觀光客,創造在展覽之外的觀光商機,在考量策展所創造的價值時應該一並納入評估。

反方認為文物的珍貴之處在於背後所傳遞的理念,但許多觀眾無法輕易理解文物背後隱含的意義,因此應該透過數位化來加強價值傳遞。隨著時代變遷,博物館也應隨之調整,透過觀眾喜愛的方式去來籌畫展演,用多元的方法吸引觀眾。數位策展得以打破時空疆界,同時在世界各地展出,讓文物的傳遞範圍更廣。反方認為以數位策展將文物的理念,以更有效的方式傳遞給更多觀眾,才能將文物的價值最大化。

▲(圖三)雙方分別闡述實體展與數位展所傳遞的價值與創造的效益

反方也批評傳統的策展搭配戲劇演出,舉凡文物運送、保險、舞台等支出,所需動用的人力物力更多,但一次策展能夠在場的觀眾卻不多,不如透過數位科技,可以重複使用並影響更多人。反方也主張數位策展可以帶動數位化,產生新的文化產業鏈,例如運用VR、AR製作互動遊戲,衍伸更多商品,創造更多商機。

反方結辯:古今相承,添新傳意

反方以數位的動機性、互動性、保存性宣揚數位策展的優點。數位策展可以引發觀眾的興趣,藉由創新吸引觀眾二次回流的。反方也分享在故宮透過VR打破傳統文物與觀眾間的玻璃窗的隔閡,體驗親臨古畫現場,與畫中的人物互動的經驗,強調超脫以往只能用看的單調過程。另外以巴西博物館發生火災文物全毀為借鏡,說明數位典藏雖不足以取代實體,但可以做為補償或保險,讓後人有機會在體會到文物之美。另外,數位策展能帶動產業升級,發展數位科技與數位商品,提升智財權運用,掌握未來科技發展,開拓更多商機。

正方結辯:感動親身經歷,實體建基創新

正方強調實體策展所能帶來的實際體驗,如同親密關係的另一伴若是虛擬的,就會失去其中韻味,以祕魯的人腦博物館開放觀眾實際觸摸頭蓋骨為例,如過透過虛擬的數位策展,觀眾就永遠無法親身體驗觸摸所帶來的感動。

▲(圖四)雙方以文化傳承與感動體驗作結
數位典藏的需求源自於實體文物的價值,數位策展不必然成功,也不保證能夠創造商機或吸引觀眾二次回流,但實體文物的價值永遠存在。因此更應該著重發展文物的保存技術,讓文物永續,才有機會在實體文物上做更多的創新運用,發揚文物的價值,開發出更多商機。

合方觀點:文化為基,虛實並進,策動人心,創新底蘊

合方總結雙方論點,認為實體與數位策展各有利弊,可以利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加強展演的豐富性與文物價值傳遞的效果。例如,透過數位前導展激發出想要觀展的慾望,再進一步實際感受實體文物所帶來的震撼,事後藉由Workshop或者DIY手作等方式來加深對於觀展後的回憶與感動,以豐富而有層次的方式讓展出的效果最大化。

現代的時空環境下,年輕人對歷史文物的喜愛不再,因此需要考慮以不同的方式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合方主張自文化推廣著手,加深文化教育脈絡,厚植文化底蘊。具備深度文化底蘊的策展,得以讓觀眾體會到展品的文化內涵與蘊意,如此策展才能策動人心;以文化素養為基石,豐富文化養分才能讓文創產業更加多元而蓬勃,帶動策展的文化價值傳遞,建構文化與文創的正向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