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欣|政大科智所畢業生。專注於零售創新與消費者體驗。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規劃旅遊的人,對我來說照表操課的行程並不會使旅程更加的流暢,反而像是一道道的枷鎖,在某一個行程超時、或是某一家餐廳臨時沒有開的時候,造成心理的壓力而使得原本美好的一天有了缺憾。但是,如果一趟旅行沒有缺憾,我又有什麼理由可以再回訪呢?
對我來說,「臨時起意」與「嘗試踩雷」是我在旅行中最常也最喜歡做的事。也許這是我為自己偷懶的一個解釋,但也因為在遊玩時沒有過多的期待,反而能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款待。
趁著週間休息的空檔,我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聽很多人說到維也納沒有聽一場歌劇,就像觀光客到台灣沒有上101的觀景台一樣,白來了!於是我便拿起了手機,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網站看看有沒有機會購買當天的票。在維也納人們講德語,雖然我曾經學了一年的德文,但程度仍然只有停留在Guten Tag(你好)、Guten Morgen(早安)、Guten Abend(晚安)、Danke(謝謝)還有從一數到十。
想當然爾,網站上的所有資訊都像是象形文字一樣,沒有一個字看得懂。好在小女子英文能力還不錯,看到其中一個項目寫著Ticket €15,就迅雷不及耳的刷卡了。買完後將票券傳給會德語的朋友看後,才發現我買到的不是必看的歌劇,而是在「歌劇院其中一個小廳」的三人音樂分享會。抱著不妨試試看的心態,我拖著沈重的步伐前往國家歌劇院...
喝杯咖啡體現歐洲人的慢活
帶著在台灣養成的習慣:早早到劇院領票並且熟悉劇場的環境,避免因為不熟悉而遲到,我大概在劇院開演前一個半小時抵達。殊不知歌劇院大門深鎖,等了十幾分鐘還是半個人影都不見。等著等著,突然發現歌劇院的對門是一間奧地利非常有名的薩特蛋糕創始店,我便走了進去消磨等待的時間。
與其說歐洲人慢活,我覺得不如說歐洲人十分注重生活的品質。在台灣,常常可以看到知名的餐廳或是咖啡店,為了要提升「翻桌率」,所以用餐時常多半只給予客人90~120分鐘,時間一到就會善意的「提醒」客人,請他們離席。
然而,這樣的「特色」在歐洲是非常少見的!即使是觀光勝地,面對許多顧客在門外排隊,服務員仍然不會打擾或是施加壓力給用餐的人(即便你只有點一杯便宜的咖啡),反而將重心放在安撫等待的群眾。這樣的反向服務,即便服務並不多,卻能夠將用餐的時的舒適感且有質感襯托出來。
看間廳館讚嘆古典人的雅緻
隨著演出時刻的到來,我也慢慢地移動腳步到國家歌劇院。因為是一場小型的音樂表演(類似沙龍表演),所以不是在歌劇院的主要廳館,正覺得可惜時,印入眼簾的卻是讓人嘖嘖稱奇的裝潢。巨大的水晶吊燈下,舞台上沒有任何的音響與其他的效果設備,僅放著一台鋼琴。鋼琴與四周的壁畫相互照映著,雖然少了種雄偉壯觀的華麗感但卻多了一份古典的雅緻氣氛。
廳館的座位區也不多,大約只能容下150人。然而,這並不表示音樂廳很小,而是他們在座位區的後端,設置了BAR台和桌子沙發休息區,讓觀眾能夠在觀賞完表演後,到後面喝杯香檳,就彷彿在煩瑣庸碌的世界中,藉由一場音樂洗滌自己的心靈,並在這個空間找能夠找到一個小小的喘息與獨處的空心來沈澱自己的心情。
聽場音樂融入音樂人的心境
等著等著,終於重頭戲即將開始。直到開場我才知道這場音樂會是由一男一女和一位演奏者所組成,並且採交叉演出的方式進行。出場表演兩位表演者,總是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看著台下的觀眾,起先我不懂那個笑容的意義是什麼,只覺得心中莫名產生了一種澎湃感。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對自己的一種自信,更是藏有雀躍與羞赧的謙卑。許多人說,好的表演者都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深信著每一場演出背後都是無盡的辛酸與血淚,但什麼又是「好的表演」呢?或許吧,很多人追求精緻且完美的演出,但毫無瑕疵就是完美嗎?有時候毫無瑕疵的表演可能只會像是玻璃櫥窗中的娃娃,很完美卻沒有溫度更沒有辦法打動人心;在我認為,一個好的表演就像是嬰兒一般,雖然可能沒有十全十美,但他的一顰一笑卻能夠深深的勾著聽眾的魂。
這場表演亦是,確實我聽不懂聲樂,但在整場表演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時而興奮、時而憤怒、時而羞赧和時而大笑的表演者,高低起伏的情緒與聲音像是在向我們傾訴他們所經歷的愛慕與哭訴自己的哀怨,讓台下的我們不由自主地跟著他們一同笑、一同愁。在每一場表演結束後,表演者與演奏者總會不約而同的相視而笑。笑容中總是帶著給予對方的讚賞與自信,像在分享此刻的激動心情,告訴對方「我們做到了!」,更大方接受觀眾的喝采。
很多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我想這與其這樣說,不如說學音樂的孩子,是一個天生的演員。即便我對於聲樂不了解,也從未聽過他們所演釋的那些曲目。但我卻能夠從他們的音樂中,可以看到他們所扮演的角色,甚至走進他們的心境,同他們一起漫遊在情緒海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看完表演後都久久不能自己的原因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