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類比思維:搭建思維腳手架【汪詩堯】

作者:汪詩堯|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生二年級。研究主題:劣勢創新、產品研發、電競產業複合模式。


初進曜越,我這個菜鳥和另一位菜鳥懵懵懂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踏入那片陌生的環境時,心情帶著莫名的興奮又有點緊張。第一周的兩天裏,還好有兩位優秀的學長姐用心耐心地帶著我們。從公司管理到產品理念,巨細靡遺,使我們收穫頗豐。除了公司以外,我更認識到了工作中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鴻論深入顯出

帶我們的實習導師艾弗森學長是純文科背景,轉到電腦技術公司做了一位產品經理。學長跟我們介紹各種電腦零組件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類比思維,CPU是大腦,memory是短期的記憶聽講時上課老師講的內容,hard drive是長期記憶,比如你記住自己的名字、生日。短短半小時,學長就把複雜多樣、五光十色,也奇奇怪怪的各種零組件給我們講的非常清晰而易懂。

另一位在深圳大疆工作的學長,是一位軟體產品經理,跟我分享過他的思維技巧。以前他剛做產品設計的時候,總是會看各種競品,獨自去思考各種產品方案,但有時候會發現產出效率並不高。後來慢慢發現,獨立思考一番後,再去進行各種競品分析,選擇的競品往往都是不直接競品,而是看起毫不相關的競品,比如他做客戶評價系統,那他可能會去研究汽車論壇APP。

歷史上很多傑出的人都在使用類比思維

有人問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是什麼?」愛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邊一小時,感覺就像一分鐘,而夏天你在火爐旁坐上一分鐘,感覺就像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數學家華羅庚在給工人講統籌方法時,沒有說一堆數學符號,而是用了一個「怎樣泡茶最省時間」的例子,工人一聽就懂了。

比喻類比可以讓新問題或新概念牢牢留在腦海中,是因為它們把新問題或新概念和已有的神經結構(已有概念)聯繫在了一起,並且形象化。這種思維就是類比思維,無論是在解釋複雜如山的名詞概念,還是在找新大陸,這種思維方式都使得解決問題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類比思維,是好好說話、好好做事的一大助手。

明機巧何不用

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馬上著手從零到一去想解決方案,重新造輪子,其實是很難的。另一種方式,先想想記憶當中哪些事物是與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一致的,再從這種已有的共鳴出發,往往更容易上軌。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怎麼使用類比思維。類比我們其實都早就知道,這種思維看起來我們經常會使用,比如和別人解釋某個抽象概念時候,為了讓對方便於理解,我們往往會進行各種比喻和形象化。但具體到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我發現自己常常沒有去利用類比思維。

每次在課堂上老師強調的「參考點」,就是這種類比思維的精深產物。我初次聽到化妝品的展銷,汽車展的策劃,書城的設計居然能夠給手機零售服務提供參考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些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怎麼還能相互聯繫?

後來才慢慢明白,當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經常會集中於問題的表面特徵,更關注問題的特定成分——當表面特徵越相似,我們越容易聯繫起來。但現實生活中事物的表面特徵千差萬別,這導致我們很難類比。這也是類比思維的難處:千舉萬變,道其一也,難不在千萬,難在尋一。

積累想像聯繫

積累、想像、聯繫是三個詞,代表三個步驟:始積累、次想像、終聯繫,它也可以是一個詞——積累想像過的聯繫。

我覺得有結構化地運用將新知識與自身相聯系,比如國中我們學習物理瞭解到電流這個概念,就可以將電流和水流進行聯繫起來。遇到新的問題時,大腦喜歡從熟悉的資訊中提取出來用以解決,而自身本身就是最熟悉不過的資訊了,當我們大腦提取到了水流自然就會提取到電流了,所以多多聯繫自身是個非常好的習慣。查理·芒格一直說,一個人要有多元思維模型,一個認知模型的殘缺要靠其他認知模型來彌補

再就是多思考知識的本質。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運用類比,往往是因為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如果在之前已經思考過類似問題的本質,那麼遇到新問題時,解決效率會大大提升。

看到手機零售服務,多多思考不難發現,其實可以延展到任何可以有前端後臺一體合作的標準化服務體系裏。一旦抽象化某個解決方案,會發現在很多領域都可以找尋可供類比的參考點,參考點是一種具象化,但背後的脈絡就是一種抽象化。

現實世界中很多事物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時刻需記住: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先人們早就碰到並給出解決方案了。因此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不是馬上著手從零到一去想解決方案,也不是重新造輪子,而是先想想記憶當中,哪些事物是與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一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