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產品體驗與購買迷思:用戶心,海底針【汪詩堯】

作者:汪詩堯|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生二年級。研究主題:劣勢創新、電競產業、技術整合。


新人疑惑地問:「產品體驗好,就會賣的好嗎?」

豐富經驗者篤定地答:「當然咯!幾乎所有有關於產品的書籍,哪個不說用戶體驗至上,好體驗才能造就好產品,超體驗才能賣好產品!」

這大概是我看到的很多行銷上或是產品規劃上所常有的語境,體驗至上確是現在做產品金科玉律般的信條,每一個做互聯網的公司都在強調,像騰訊所追求的「體驗為王」。但是互聯網思維不一定真的適用於硬體領域中。


曜越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我們與產品企劃經理交流訪談的時候,發現產品經理並沒有特別去貼近用戶,也沒有一定要把用戶對產品的體驗放在第一位,而是奔往那個第一性目標:讓顧客買單。用他們的話來說:「你給最好的,他們不一定覺得想要,要給,就給最合適的。」結合過去對物聯網智慧生活、無人機等一些反常識的產品資料的積累,發現:互聯網這一軟思維中所一直強調的體驗至上的準則,真的並不一定適用硬體領域。

體驗好≠賣的好

智慧音箱是2017年以來,關注度最高的智慧硬體產品。谷歌、亞馬遜、小米、阿裏、百度、騰訊等各大巨頭輪番上陣,紛紛推出自家智慧各有特色的智慧音箱。就網路線上銷量看,論智慧體驗和口碑,小米的「小愛同學」相對有一定優勢;要論音質,騰訊「聽聽」價格最高,也最有底氣。但論銷量,天貓陣營的「方糖智能音箱」,卻若一騎絕塵之勢,在發售後一周之內,產品憑藉超低價格(400台幣左右),銷售了26萬臺。

看網路購買者評價,天貓「方糖智能音箱」體驗當然還可以,但低價,卻是它超越同行的關鍵因素。智能音箱領域的例子,「體驗好一定賣得好」的觀點不一定立得住。這個例子彷彿在說明價格為王的優勢,價格低,肯定賣得好!

是嗎?也不是。

價格低≠賣的好

這幾年,小米模式非常熱,之前去往華碩向許萬寶協理討教,許總就說:「小米的產品體驗做的真的好嗎?並沒有啊,它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便宜,又會有新鮮感,質量也不錯,所以用戶買就買了,就當買著玩唄,就算不用損失也不大

誠然如此,很多小米系的低價產品都賣得很好。但這不代表價格低,就一定會賣的好。比如號稱無人機領域的蘋果——大疆,最便宜的無人機是Spark (售價約13000台幣),但它卻是大疆無人機中銷量最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Spark的航拍性能不足,續航差,也飛不遠,買的人自然少。

目前銷量最好的是Mavic air,售價約兩萬三台幣,是大疆航拍無
人機中的銷量王者。但單純就航拍而言,它卻並不是大疆系列中航拍體驗最好的無人機。大疆產品中航拍體驗最好的是Mavic Pro,續航夠長,飛行夠遠,抗風性強。但只有對航拍有苛刻要求的發燒友,才會買Mavic Pro。所以目前在無人機市場中,銷量最好的產品,既不是價格最低的,也不是航拍體驗最好的

那口碑好總能賣最好吧,口碑好說明消費者對價格和體驗都挺滿意嗎?也不對!

口碑好≠賣的好

產品的銷量,不能用體驗來解釋,不能用價格來解釋,口碑,也不一定能解釋。拿耳機BoseBeatsSony三個品牌作比較,大陸銷量最好的耳機品牌是BeatsBeats這個品牌是十分受爭議性的,有很多人都覺得它只是一個裝飾品,好看不好用,音質不佳,然而這個飽受爭議的耳機品牌,卻是全球耳機銷量排行第一。

2500~3000價位的三款頭戴降噪耳機在天貓購物上的銷量與購買評分為例,BoseSony的產品,都要好過Beats。但Beats就是賣得最好。三款產品價位一致,論整體音質和降噪效果,Beats都遜於BoseSony,卻賣最好。足以說明:口碑,也不是促使顧客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用戶心,海底針

同樣的,電競硬體領域中,對曜越產品線的整理與利潤分析發現,高端玩家雖只占消費者數量的百分之二十,卻占整個營收的百分之八十。按理說高端玩家一般會買高端產品,但中端產品卻又占絕大部分營收。按理說中端產品賣這麼多,一定是毛利的主要來源。但真正的利潤卻又藏在那些賣的並不多的高端產品中,重重迷思,煙霧繚繞。

用戶心,真是海底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