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佼昱|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一年級。研究興趣:顧客體驗、服務創新、新零售
昨天,SONY在三創園區舉辦了回歸儀式,宣告VAIO筆電重回市場,以及SONY嶄新旗艦機問世,從觀察活動的舉辦和氣氛裡,延伸出以下關於品牌力量的看法:
一、吸引力
展場活動裡,能夠立即抓住路過群眾目光的方法,莫過於突擊問答和Show girls,即使在三創這類的生活科技商場,同樣的方法依然有效,根據粗略估算,每一小時舉辦的突擊活動,大致上吸引20位參與問答觀眾;體驗群眾則高達40至50人,成本效益比甚至比場外大型活動造景等模式更高。就算SONY這次的活動就只辦在手扶梯轉角,但它抓住台灣群眾喜歡體驗,和領取贈品的習慣,以合作廠商的迷你冰淇淋做為號召,因為與當天炎熱的室外溫度謀合,創造單日百位以上體驗新手機的人次;Show girls負責的突擊問答環節也因為既有粉絲到場,協助氣氛營造,讓活動瞬間熱鬧,這也是現在廠商依舊喜歡找社群網站追蹤人數高的Show girls介紹產品的原因,透過對方的人氣,讓新產品的接觸點增加與深化。
二、期待感
SONY的新手機預告一推出,許多用戶質疑SONY手機是否不再具有外觀吸引力,但與這相對的想法是,SONY跳出「一般手機廠商瞄準某家大廠而相似化旗下產品」的想法,試圖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大道。這次的手機強調攝影品質,將4K的特質融入手機領域,與這幾年大疆和GoPro所帶起的隨身攝影風潮基調吻合,預估能帶來一波全新使用者加入。
這也是SONY在展場中強調體驗的部分,力求最大化的接觸人群,不論是小孩或者外國人都能親自試驗產品功能,從中加入講解,讓「新產品」的訊息推廣到最大化程度,營造後續產品的期待感。
三、著迷度
一直以來,SONY以超大型多角化經營各類商品,從攝影產品到手機,或者從遊戲到電影,連唱片市場都是全世界的巨人之一,這樣的品牌能夠產生巨大綜效,即便這幾年手機與筆電的市占率稍降,只要唱片和電影市場持續熱絡,SONY這個名字就依然以高分好感度存在於群眾腦袋裡。因此,儘管在三創,SONY這個名字不是最有名的,但只要活動一宣傳,人群聚集的速度卻還是帶著大品牌的氣勢,顯現出台灣民眾對於SONY的熱情與愛戴。
洞見:品牌昂貴在「與使用者交心的瞬間」
Nokia前幾年求售時,即使產品線已經不復以往熱絡,價格依舊超乎想像,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它曾花下的廣告成本、打造的優秀產品等等,這些都在一大群人的心中種下種子,就算幾年不收成,種子仍舊是種子,存在的事物無法憑空消失。縱使SONY這次的造勢活動規模不算大,所用的方式也不是特別前衛,仍然能夠吸引平均數量水準以上的群眾,這就是往前推數十年,各項產品與各個領域開花後,民眾記得那樣的花香,所以,當再次看到SONY的名字,和使用SONY的產品,便能夠想起,上次沉醉於花的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