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杜拉克的先知【老思】

彼得杜拉克年輕的時候,是記者
他的報導調查深入,必定要釐清脈絡
像一位旁觀者,他冷靜地看著事件的演變
傾聽當事人的述說


後來,他被通用汽車邀請去做駐點研究
當時的大大就是史隆
也就是捐助麻省理工大學成立商學院的人
史隆不限定任何研究議題
只是要杜拉克待在公司觀察一年
然後告訴通用的主管,他有什麼心得

之後,他寫了一本書
記錄通用汽車的階層組織、決策模式、生產制度
更意外地記錄了工業時代的量產模式
見證那時候的官僚組織與運作方式

年輕的經歷,讓他走進學術殿堂,展開學術研究
令人佩服,他點出了知識經濟時代的風貌
那是在1988年,那是五年級生還正懵懂的時候
杜拉克竟然在那個時候可以預測到

2018年的知識工作者會有怎樣的職業型態
企業又會面臨怎樣的組織轉型

在通用汽車的年代
怎麼會知道未來會有Google與Yahoo
又怎麼會知道生活風格會變成巨大的商機

杜拉克對未來有如此深邃的遠見
可是又對當代有沉重的批判
他一眼看穿商學院在造假學術
他拒絕跟隨,自己走自己的路
他拒絕隨波,去玩主流期刊的發表遊戲
卻寫出許多經典之作

這需要怎樣的勇氣
又需要怎樣的智慧

今天,又拿起他的文章來品讀
才意識到,學者真正的任務
不是發表多少篇文章
而是創作幾篇佳作,能夠在多年後的未來
還有人想看,而且看完後有能夠獲益啟發

杜拉克傳承下來的不只是 知識
更傳遞文人許久不見的 風骨
舉杯遙敬 杜拉克

1 則留言:

  1. 現有制度下,似乎還是「鐵幕(iron cage)」重重,教育體系似乎充滿頑固(obduracy)特徵,雖然,哲人日已遠、典型在 夙昔,我們也只能繼續在風簷下展書讀,每天在校園中的環山道上踩著夕陽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