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新書推薦─服務創新:跨域複合的商模變革【蕭瑞麟】


作者:蕭瑞麟|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這本專書來自於兩位重量級記者的調查結果,而這兩位記者又是受過嚴謹的學術訓練。所以,這本書深具可看性。歐素華目前是學者,過去曾經是叱吒風雲的記者、主播;後來到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後,她的寫作速度更加驚人,一個晚上可以造就萬字作品。


她曾經寫過一篇部落格,評論福山雅治演唱會所內含的細膩創新以及粉絲互動方式,結果就被福山雅治本人在電台上播放,引來大量日本粉絲關切。竟然,最理解福山雅治的人是在台灣?這,只是說明素華文字的渲染媚力。她這次以視頻網產業、金融科技來寫複合商業模式,令人期待會綻放出怎樣的火花。

另一位共同作者是葉毓君,是TVBS資深記者,上過火線、經歷過最艱難的採訪任務,卻有溫暖人心的個性,是許多年輕記者的偶像。後來,她接辦各種大型新年晚會活動,每次都創造出驚喜。然後,她來政治大學商學院文科資創進修碩士學位,研究她所熟悉卻困擾的案例─《女人我最大》節目(也成為本書案例之一)。


她運用學術功底,分析《女人我最大》背後的創新作為,成為這個節目後來在技術輸出時的重要參考資料。毓君這篇碩士論文也為她贏得「宋作楠論文獎」。之後,她轉換跑道,成為創業家,在金門做起生意,白手做起卻成就非凡。緊接著,她進入集團企業,現在的舞台更大,但對她來說卻是記者風骨不變、信仰堅定,希望大舞台能帶來更多創新,為更多人造就幸福。

這兩位有學術訓練的記者合體,格外令人興奮。她們要探索一個舊題目、新議題。舊題目是:商業模式要如何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這個詞幾乎已經到了被濫用的地步。許多不知情的經理人馬上想到的,就是拿出一個九宮格,把所有的格子填滿,以為這樣就可以創新商業模式。


這是迷思,但卻也是許多人的「迷失」。商業模式隱含的是一家企業經過時間的歷練,所發展出來的獨特作法。商業模式之所以需要創新,是因為要與時俱進。不過,我們卻很少想過,要創新一個商業模式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經營者要同時思考兩個商業模式。舊的商業模式需要用來維持現在的營運;新的商業模式需要用來開拓未來的成長。

那麼,問題就來了。新的商業模式是否應該淘汰舊的商業模式;或者,兩者應該要同時並行,兼容並蓄。可是,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舊的商業模式要維持,依然需要消耗企業的核心資源。新的商業模式要開展,資源就會被推擠。大力推動新的商業模式,也就意味著要縮減舊商業模式的資源。這樣一來,原有的經營就會受到干擾。如果讓新商模發展太快,會衝擊舊商模,甚至吞食目前的績效,過往的成果可能毀之一旦。


另一方面,如果讓舊商模持續的發展壯碩,新商模會永遠長不大,企業也就失去未來的成長動能。讓人記憶猶新的,便是柯達這個創新模範生的隕落,因為抑制數位照相技術(新商模),最後使得軟片市場(舊商模)整個瓦解,百年公司倒閉,令人不勝唏噓。

素華與毓君在這個舊題目上,提出一個新議題:新舊商業模式要如何相輔相成,也就是如何複合?這個問題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複合不是並行,讓兩個商業模式各做各的,互不相干,只求同時存在,不求合作生財。複合,是找出兩個商業模式可以互補的地方,想辦法讓兩方資源進行各種方式的交流。巧妙地讓資源流動,是複合商業模式的重點,也是讓許多企業搞不清楚的地方。

複合商業模式將會是未來的主流觀念,不講求破壞創新,而是找出共好雙贏的資源分享方法。這樣的商業模式特別適合運用於企業聯盟、併購,或是集團公司多角化經營。一家集團企業通常會橫跨許多不同的行業,涵蓋數百家公司。


可是,發展成為這麼大的集團,各家公司之間卻不一定相輔相成,有時候更變成互相搶奪資源。母公司要如何與各子公司建立複合商業模式,使得集團資源得以整合;不同行業的子公司之間又應該如何塑造複合商業模式,以產生集團公司應該有的綜效。這本書,此時,談複合的主題,特別令人期待。

為了讓讀者理解複合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兩位作者花了許多時間進行實地採訪,分為兩大類的案例。


第一類是視頻網產業,分析網飛與愛奇藝如何以複合商業模式崛起,隨之帶出東森新聞雲、KKTV、酷播、Yahoo TV、LiTV、女人我最大、聯合新聞網、麥卡貝等台灣企業的複合商業模式作法。點出媒體業三個核心變革:內容、載體、商業模式,如何複合為一體。

另一個類似,卻不同類,的行業是金融科技,複合的重點是金流、資訊流與行業知識的服務複合。書中案例都是後起之秀,而將是明日之星,概括支付寶、街口支付、玉山行動支付、金融卡支付、王道銀行行動支付等。

每個案例淺顯易懂,讓經理人能夠迅速抓到重點,落實為行動方案。不過,我認為這本書更重要的意義,是記錄下這個時代的技術更迭與經營交替。這些案例都是新興公司,在大風大浪的技術海域裡,孤獨的前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是怎樣的危機。


這些案例中的創業者,也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他們開疆闢土,為科技找到新的出路,為商業模式構想出新的航向。一項優異的科技,要是配上平庸的商業模式,就像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然而,一項平庸的科技,若是搭配上優異的複合商業模式,就是豬也能在天上飛。這本書提供如此幽默的註腳。

素華與毓君的第一本書,記錄的是新一代創業者的猛龍過江。這也蠻符合他們兩個共同的特質,喜歡挑戰新觀念,樂意迎接新挑戰。我卻覺得,他們更不像是記者,也不只是學者,而是現代商業文化與科技的史官,記錄下台灣科技創業者的風華。她們的努力,值得敬佩;而她們所記錄的英雄,值得喝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