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UBC遊學見聞系列二》書店是門好生意【歐素華】


作者:歐素華|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專注於跨域創新與商業模式變革。


「本週日上午11點到下午2點,UBC書店打八折喔!」看到這則消息時,原本沒有太多感覺,只一心提醒學生要記得去買文具,結果自己因為時差睡過了頭。抱著嘗鮮的心情去逛書店,沒想到迎來的是像小型百貨公司一般的人潮。



從熱門到冷門設計

UBC書店大概是到目前為止,我逛過的最大型校園書店,他的樓地板面積和誠品敦南店相當,共有兩個樓層,週日雖僅開放一個樓層,但已經相當有看頭。整個書店的格局設計,可概分為三大區域。

第一個區域是熱銷區,專門銷售UBC的潮T、帽子、褲子等生活周邊,很有Uniqlo的設計概念。所有衣服按照男女與Size大小分隔,最流行的款式擺在門口讓模特兒穿上;最經典款的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門口結帳區還有結合UBC標示的Hello Kitty與熊娃娃,這充分展示UBC靈活的商業手法,連國際知名品牌的聯名銷售也不放過。

第二個區域是生活用品區,主要銷售學生常用的物品,包括保溫瓶、杯子、脫鞋、枕頭、抱枕等,還有學生愛吃的零食、乾糧等,一應俱全。同樣的保溫瓶,至少有十種以上的樣式,價格從15加幣到30多加幣不等,讓學生有多種的選擇。UBC的設計還相當貼心,保溫瓶上雖然打上UBC的LOGO,但卻以同色系的印刻方式,讓使用者不會像在幫UBC打廣告。

第三個區域是專書區,包括考試用書、暢銷書、教科書等。考試用書按照不同等級排放,暢銷書依照不同類別分類,教科書放在最後一區,讓有需要的學生自己尋寶。有趣的是,不少專業學科,如骨科、牙科等,還有海報設計輔佐學生使用學習。

UBC的書店相當符合人性,從熱門好買到冷門挑剔,越走到後面,人潮越少。也許,並非這個世代買書看書的人不多,而是需要在實體書店買書的機會降低了,多數人已經習慣在網路上選購書籍,送貨到府;也因此,書店必須找到其他變通方式。而知名學府賣品牌服飾與生活用品,成為另一個書店轉型的重要契機。



從菁英到啟蒙

在UBC的書店裡,還有兩個專區也相當引人注意。一是「學者專區」(Faculty Authors)專門展示由UBC教授所撰寫的熱銷專書,議題由城市設計、物理科學、到弱勢關懷等,相當多元豐富。這也充分展現UBC豐富的研究能量。

常言道,一所好的大學不在校園大,而在名師多(當然,兩者兼具更好)。多數人並沒有機會親炙名師,但卻可以在這一個小小空間中,感受UBC不同學術專業的論述能力,與國際名師有短暫的交流對話。這也是一般校園書店較少看到的特色,也許可作為頂尖大學的指標之一。

另一個專區就在「學者專區」旁,這是專門為小小孩設計的兒童圖書專區。在週日午後,巧遇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選購童書,還當場為小寶寶們朗讀扉頁。這也許正是UBC的大學風範吧,許多家長在週末會帶小朋友到UBC這個美麗的校園遊玩,滑板、腳踏車等,都有萌娃們的身影。讓小小孩從小就在玩樂時,也感受大學校園的學術風氣,也許正是UBC的遠見。

菁英教育,從小啟蒙,正說明這兩個專區設計的巧思。也許在30年後,這群萌娃中的某些人,將成為影響時代論述的重要學者吧。



從養腦到養神─ 一流大學該有的風範

書店的設計固然讓人驚喜,書店的周邊設計同樣值得學習。台灣的大學常常把書店當做文具店經營,放在不起眼的角落。但UBC卻把書店放在學校的十字路口,在大學主幹道上,讓一般人容易親近。更重要的是,書店旁邊就是咖啡店,就有學生休息專區,還有校友服務區。讓想讀書的人,也有一個可以放鬆養神的角落。

將書店結合咖啡廳,是最常見的設計,而知名品牌星巴克就成功入駐UBC書店,經營起複合商店。對街的校友服務專區同樣引人注目,低調卻豪華的建築設計讓人眼睛一亮。一樓的開放式咖啡酒吧,還有戶外躺椅設計,讓人可以好好享受午後陽光。

在走幾步路就是學生的窩(Student Nest)這裡是專門讓學生休息念書、採買電器設備、影印照相的地方。雖然適逢週末,很多地方沒有開放,但顯然,光是一樓開放的空間,靈活的桌椅擺設,就充分說明他為學生設計服務的理念。

當書店能結合咖啡廳、校友服務、學生活動中心,他的延展功能就會顯現。學生不只買了書,還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看看書,聊聊天,養養神。這樣的大學生活讓人嚮往,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到大學感受學習風氣。所謂的大學城應該就是如此吧,讓大學成為更多人生活學習的空間。這也是一流大學該有的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