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我最大》這個節目自開播以來,已歷經長達十五年的歲月,而這期間,台灣的影視音業者皆面臨諸多考驗。其中包含中國與南韓的競爭、人才的出走及製作費用不足等窘境,但是《女人我最大》卻懂得妥善運用資源,由資源的價值轉「喚」,進而改變了自身商模,終與節目合作夥伴們共創穩健的關係網絡。《女人我最大》的創新有許多值得同業,甚至是其他業界人士瞻仰與學習之處,而這也是本篇作品耐人尋味之處,讀者也能藉此一探商業模式的創新之道。
創新其實是一種「自癒能力」
《女人我最大》的創舉,也讓我感受到了一間企業的「自癒能力」。以「製作經費萎縮」為例:台灣電視台皆面臨有線電視頻道過多,而使的多數的節目經費短缺嚴重。《女大》因此由談話性節目,轉為傳播美妝流行時尚的知識平台,激發了達人老師的潛在明星價值,更造就所謂「達人經濟」。多難興邦,說的就是這番道理。若不是苦於現實環境的種種制約,《女大》也不會嘗試以不同角度思考,挖掘資源的隱形價值。創新,其實也是企業迫於現實,而歷經的一段自我療癒過程。
隱於內文的「成功之道」
有趣的是,這篇作品無論是標題或是內文,鮮少提及「女大的成功」,然而仔細探究後,實則如此。如標題所言的「《女大》背後的商業模式創新」,我認為,其實也就是「《女大》背後的成功原因」,而這也讓我想起蕭老師在質性研究課中,曾說「成功因素為何」並不是一個好問題。以何種角度切入「成功」議題是關鍵所在。以《女大》而言,懂得「喚醒沉睡資源」,即是該節目之所以能夠長存,甚至版權銷往多國的「成功因素」之一。
經由歐老師的這篇作品,我也才體會到釐清一間企業的成功其實是十分複雜的。成功的脈絡,是經由長時間的場域觀察與思辨而得,並非三言兩語而能輕易斷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