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粉絲的幻想世界:體驗偶像也分層?(上)【詹雅棠】

作者:詹雅棠|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一年級。研究興趣為韓國粉絲經濟、影視音、組織作為。


先前我的文章裡數度提到,粉絲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兩大環節為「社群」與「體驗」,而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我所踏上的韓國之旅,就是「體驗」的一種。說白了,也是一場經由粉絲「腦補」所構築出的花花世界。我將本次旅行的活動,以體驗為出發點加以歸納,嘗試地引領大家一同體會這場「粉絲的奇幻之旅」。

本次的活動主要分為七大類別:MV與節目拍攝地體驗;餐廳造訪;經紀公司探訪; Line周邊店的流連;漢江單車與漫步首爾林;廣告燈箱拍攝與咖啡店造訪。每項活動皆是BTS粉絲體驗中「最精心的安排」,而以下我將一一為各位做說明。

體驗形式一:尋找偶像型

我將找尋「站姊」作品,也就是活動中的「廣告燈箱拍攝」與「咖啡店造訪」隸屬於該體驗形式,因為此種體驗較為特別。「尋找偶像」並非尋找偶像本尊,而是粉絲所「製作」的偶像,這就是先前文章所提及的「暈」—這並不是經紀公司的產物。活動內容很簡單,就是跟廣告拍拍照,或是索取杯套,但卻成功滿足粉絲「尋寶」的心理,甚至每當意外碰見廣告,就如同中獎般地令人驚喜。

粉絲的「尋找偶像型」體驗多半仍於大本營—韓國國內進行,我認為這與韓國站姊制度較純熟有關,而另一方面,韓國的資源也比較豐富—當地站姊想拍攝偶像照片當然容易許多。但事實上,並非只有韓國能「尋找偶像」,以台灣為例,許多本地站姊也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在廣告及發放杯套上,只是據點較不密集罷了,這也就是為何連「站姊」,也是存在層級的。

體驗形式二:擁有偶像型

對粉絲而言,能夠與偶像產生連結,便是所謂的「至高理想」,但礙於現實,多數的粉絲僅能選擇將「分身」留在身邊,而這便是「擁有偶像型」的核心概念。此類體驗的活動形式十分常見,包含收集海報、圖卡、玩偶、抱枕等各色商品,我們旅程中的「Line周邊店」以及「咖啡店造訪」也屬展現此類體驗的一種活動方式。購買BTS成員親自設計的Line人物周邊,以及收集印有BTS成員的杯套,就是我們體驗的過程。

有趣的是,粉絲所擁有的,其實多半為其他粉絲及非官方商家所製作的產品,主要緣由還是來自於價格較為便宜。但就是因為如此,當一位粉絲擁有官方商品時,有時竟能作為粉絲群中彰顯「階級地位」的象徵,一種「多花點錢,就是我比你更愛他」的感覺。


是故,「擁有偶像」最終也多半成為粉絲炫耀身份的來源。舉例而言:將Line周邊,BT21的玩偶掛在包包上,就是一種向他人宣傳「我是BTS粉絲」的方式,甚至選擇哪隻玩偶,更是宣告「我最喜歡哪個成員」,但多數情況下,這仍是專屬於粉絲間的「暗號」。

體驗形式三:體會偶像型


「原來,他愛吃的炸醬麵是這個味道啊……。」類似的念頭是我和朋友在這趟旅行裡面最常浮現的。體會BTS的感受是我們這種「愛到卡慘死」的粉絲最常做的事情,也是外人最無法理解的,而這個原因很簡單:我們自然是希望能夠多了解他們,就多了解他們。能從BTS的視野去感受一件事情,是我們所嚮往的。

這類型的體驗方式,幾乎每個活動都有觸及,凡是BTS走過的路,我們理所當然地會「循線」走一遭,而「模仿」,就是主要的活動方式。以「MV與節目拍攝地體驗」為例,我們的作法就是將MV場景與實地對照,找出同個地點、BTS做出的舉動及類似的拍攝角度,想盡辦法地「還原現場」,最後再將照片與MV截圖做「拼貼」,協助對照。雖然這麼做,似乎並不存在意義,但對粉絲而言卻是說不出的滿足,可說是體驗中的「趨近登頂」。

至此,我已解說了三種常見的體驗形式,而在下一篇章中,我將再介紹最後一種形式,並更進一步地為各位說明:為何體驗偶像也分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