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其實讓我著實的頭疼。想讓非粉絲的外人「可讀」而「不驚恐」,真的是琢磨許久。五日的韓國之旅,是名副其實「踩著BTS腳步」的粉絲之行,看似短卻早已在我心中醞釀了三年半。我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是個瘋狂的人,可是卻為著一群「陌生人」,眨眼似地火速訂了機票,若是過去不曾關注過藝人的我,大概會嚇一大跳吧?
旅途中,我和朋友受到許多BTS造訪過的餐廳老闆們,熱情的招呼,而有趣的是:他們多半在我們開口前,就知道我們是BTS的粉絲。中式餐廳「東天紅」的老闆熱心地指示BTS曾坐過的包廂,甚至特別「重建現場」;咖啡廳的店長多塞了好幾個印有BTS成員頭像的杯套,即便我們只點了一杯茶;Airbnb的房東太太則盡心地告訴我們經紀公司所在位址,以通用的肢體語言與其所知的片段英文。
這是一種神奇的緣分,不可否認的,我們這群陌生人因為BTS而相聚,我心中也滿溢著一股說不出的驚喜與感動,而這些是我不曾預料到的。
當時我們發現彼此竟無法利用英文溝通,在苦於日文止於簡單問候的情況下,臨機一動地以幾個韓文單詞解決問題,而這其實也是源於:知道對方韓文存在一定程度的默契。
成為粉絲後,因BTS而與陌生人,甚至是文化相差甚大者產生「強大的弱連結」,令我十分驚奇。初次見面的話語並不是「真高興見到妳」,而是「妳也喜歡BTS嗎」,而這是一種外人絕對無法理解的向心力。某種程度而言,我認為與宗教狂熱者相差無異。我們彼此間似乎為著BTS而存在關係。
「粉絲文本」不再是僅止與藝人相關,甚至是首爾,乃至整個國家都是,每個沾至「韓國」二字的事物好似都能激起我們的興奮感,也讓我不得不再次感嘆韓國文化傳播世界的驚人實力。
韓國,就是我們粉絲的伸展台,真是不假。
遇見,那些人們
「不好意思,請問這是BTS經紀公司的舊址嗎?」第三日的早晨,朋友和我在BTS經紀公司舊址,巧遇了遠從美國而來的黑人Youtuber。很顯然地,他並不是粉絲,卻為著美國日趨增多,好奇BTS的觀眾而前來探詢,我們甚至更參與了他的直播秀,一路從經紀公司、BTS成員,聊到了他們愛吃的「姨母食堂」,而直播觀眾們也給予了熱情的回應。旅途中,我和朋友受到許多BTS造訪過的餐廳老闆們,熱情的招呼,而有趣的是:他們多半在我們開口前,就知道我們是BTS的粉絲。中式餐廳「東天紅」的老闆熱心地指示BTS曾坐過的包廂,甚至特別「重建現場」;咖啡廳的店長多塞了好幾個印有BTS成員頭像的杯套,即便我們只點了一杯茶;Airbnb的房東太太則盡心地告訴我們經紀公司所在位址,以通用的肢體語言與其所知的片段英文。
這是一種神奇的緣分,不可否認的,我們這群陌生人因為BTS而相聚,我心中也滿溢著一股說不出的驚喜與感動,而這些是我不曾預料到的。
粉絲,強大的弱連結
若要說上述的「非粉」們是旅程的一大亮點,粉絲群也是可圈可點。粉絲間似乎流淌著一種「你知我知他知」的訊號,以眼神交流即可認證身份,最有趣的莫過於在一次的「BTS景點」中與日本粉絲之間的交流。當時我們發現彼此竟無法利用英文溝通,在苦於日文止於簡單問候的情況下,臨機一動地以幾個韓文單詞解決問題,而這其實也是源於:知道對方韓文存在一定程度的默契。
成為粉絲後,因BTS而與陌生人,甚至是文化相差甚大者產生「強大的弱連結」,令我十分驚奇。初次見面的話語並不是「真高興見到妳」,而是「妳也喜歡BTS嗎」,而這是一種外人絕對無法理解的向心力。某種程度而言,我認為與宗教狂熱者相差無異。我們彼此間似乎為著BTS而存在關係。
熟悉的陌生國家
距上次造訪韓國實已事隔十多年,當時的首爾仍名為「漢城」。對於這個陌生的國家,我竟然因為每日大量觸及BTS而熟悉。對韓流狂熱者而言,不論是在外人眼裡如火星文的韓語,或是韓國人間儒教文化下的長幼有序,似乎如家常飯般稀鬆平常,我們多少都知道韓國人注重的禮節為何。「粉絲文本」不再是僅止與藝人相關,甚至是首爾,乃至整個國家都是,每個沾至「韓國」二字的事物好似都能激起我們的興奮感,也讓我不得不再次感嘆韓國文化傳播世界的驚人實力。
韓國,就是我們粉絲的伸展台,真是不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