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新零售的意義─從O2O到F2F【關欣】

作者:關欣|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研究主題為服務體驗、新零售。


我研究一家百貨公司後,體會到發展新零售的意義。目前,企業普遍對零售創新都是以科技主導的思潮。例如,亞馬遜正在研發的無人化零售店,全面使用高尖端的資訊科技,像是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系統、自動導航推車、大數據、機器人運送、無人機送貨等,使得零售服務能夠全面的自動化。然而,這樣的科技濫觴到底會不會帶來良好的客戶體驗呢?

新零售更重要的問題是顧客體驗,而科技只是達成美好體驗的手段。尖端的科技不見得會帶來良好的服務體驗。新零售所講究的應該是重新思考賣場的空間,重新思考產品展售的方式,重新想像店員服務的態度,重新反省要如何關心會員。


把這些議題想清楚,有沒有科技可能就不是那麼重要。阿里巴巴集團於2016年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期望線上、線下零售與物流結合,建立全通路的聯合方式,串聯實體店、電子商務、大數據、互聯網、手機,融合商品,整合會員、交易、行銷等數據,提供更有效率的顧客體驗。

例如,「盒馬鮮生」號稱是新零售的典範,改變超級市場的服務方式,讓客戶在購買過程中隨時可以瞭解蔬果產品的履歷,買完鮮貨之後一部分可以在賣場直接料理享用,其他部分直接透過宅配到家。這的確是改變了超市的服務方法,但這真的是新零售的典範嗎?

新零售必須由O2O(Online to Offline)的觀念轉移到F2F(Function to Feeling)的思維。由線上到線下的O2O思維可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但是導入自動化對於消費者來說只是功能上的改善,或許可以提供更快速的服務,卻不見得考慮到顧客的感受。


顧客在服務體驗的過程中不是只有功能化要求,更涵蓋過往的經驗差異所產生的情緒性落差。例如,一次,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學員到台灣上課時,遇到網路註冊問題,覺得校園網路不容易登入,於是校方將密碼改成統一數字提升便利性。當解決登入問題後,學員開始反應網路不時斷線問題;當斷線問題處理好後,學員接著反應網路速度太慢。

我們可以發現,即便透過科技不斷地改善功能性的問題,也只是「單項」的解決的流程性的效率,而且解決一個痛會帶出更多的痛。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的學員反應的痛點不僅僅只是功能性的要求,而是因為過往在新加坡時,學校擁有暢通無阻的高速網路,此經驗讓他們對在地大學的網路品質感到不滿,衍生成情緒反應。要解決的他們的不信任感,而不只是給一組比較容易輸入的密碼。

承辦的大學如果不能夠理解顧客這層感受,再努力「服務創新」也沒有用,仍會失去這位願意付高價的顧客。此時,大學應該改善電算中心高高在上的科技傲氣,放下身段去配合各學院的需求。網路全部更新為高速,授權讓學院自行架設分流器,學員進教學區後自動連線,手機與筆電的網路介面先設定好。這些功能性問題解決後,可以在上網時跳出政大介紹,此班級的行政注意事項,此堂老師的叮嚀訊息,今天的教學活動提醒。


中午時,跳出學校附近的餐廳,介紹每日特色菜單;並於最後一堂前提供台北市的特色景點與精采藝文活動。這樣不僅改善功能性體驗,更顧及學員的情緒性體驗,也自然就穩住這位重要的顧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