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設計人物誌:捷客找洞見【林雅萍】

作者:林雅萍|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文科資創組。本文為記錄《開放創新:啟動跨域商業模式變革》10-09之課程回顧。


這週老師上課的教學重點是人物誌(Persona)。這種研究方法起源於戲劇中對於角色的描寫(character description)。在設計產品、改良產品與行銷上常常被運用,目的是將使用者用一個角色生動的完整描述,建構這個虛擬的角色有血有肉,像是真人般與設計者對話,在互動過程中以此為師,設計出符合這個人物的產品或是服務。

人物誌很有感,是因為在行銷上常常被使用,利用建構的目標對象的生活脈絡設計創意廣告。針對這個對象的思維、行為、興趣等樣貌去規劃媒體接觸工具,以此為根基找到目標對象對於品牌內心深處的渴望,透過創意設計出促使影響品牌忠誠的一連串活動。以下是對於這堂課的學習心得。

一、目標分眾,建構角色定位 

設計師是人不是神,無法設計出符合所有全人類使用者都通用的產品,就 像樂齡者使用的手機與愛好攝影者使用的手機需求就不同,因此必須分眾才能切中使用者的要愛。

人物誌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user-centered)設計方法,先分眾去建構使用者的角色定位,清晰鉅細靡遺的描繪出使用者的性格與樣貌。活生生的一個角色,有情感有思想,是產品的真實使用者,設計師才能在眾生中精準去研發產品,確保產品推出後的實際購買。鎖定目標市場,可降低產品創新的失敗風險。

目標分眾更是行銷上非常重要的作法,在我服務的公司中常常遇到企業主的迷思。希望產品賣給所有人,從小學生到八十歲的長輩通通買單。這常常讓從事品牌管理的行銷者一個頭十個大。就拿泡麵舉例,男大學生喜歡吃的口味與份量就跟女大學生不同,男大學生中文青男與運動男的食量與需求也不同,何況還有年齡健康等其他需求,想要大眾化反而失眾,產品反而沒有特色,當然業績也就很淒慘,這是產品上市失敗的原因之一。

二、拋開偏見,釣出標竿對手

進行人物誌的研究時,要誠懇謙虛開放地進行訪問,不要設限立場,先入為主是常犯的錯誤。設計師常常以為很了解使用者,訪問沒有切題,使用者也就答非所問,設計師也就沒有辦法建構真正的使用者樣貌。

人物誌設計是以使用者在使用產品的目標導向設計(goal-directed design)。在理解目標前,研究者必須先拋開既定的偏見,以開放的角度去瞭解使用者的使用動機。舉例,當一個人覺得心靈健康有助於工作抗壓性,開始去上靈修課程,「希望有更好的工作抗壓性」是動機,「上靈修課程」是行動,「經由靈修獲得心靈健康」則是目標。

透過人物的訪談中去了解使用者為什麼要使用產品?了解目標與動機,並從訪談中去找到他覺得比較好的標竿產品,標竿對手有助於我們更了解使用者的人生階段、體驗、經驗與感受,幫助研發者知道為什麼比較好?好在哪裡?思考我們如何比這個標竿更好?

三、使用痛點,翻轉創新設計

設計師通常覺得自己設計的產品是全世界最美最好的,簡直是世間僅絕妙好物。新產品上市就會被市場驚為天人,趨之若鶩的排隊搶購。如果剛好又曾經大賣,那真是以此驕傲地行走江湖,覺得自己是「東方不敗」了。可是為什麼那麼多新產品上市都失敗?為什麼一代巨星會變成過氣明星?

人物誌幫助設計師了解使用者的所有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找出使用者覺得不方便、不好用之處或是服務不滿意的地方。舉例,在百視達毀滅性創新的案例,Netflix的崛起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思考的商業模式。察覺到科技變革的影響,專注研究消費者洞察,藉著觀察人物行為導引出的產品設計,將觀賞過程中的不方便或是討厭之處。透過了解使用者痛點,簡化設計出方便的觀賞流程。

洞見:以人為本,讓角色說故事 

人物誌運用在研究上,可透過角色去發現真相。像關欣的百貨商場個案,透過人物誌設計法,在訪問了28個人物後,角色把個案的故事演繹得精彩,得到的研究發現原來購物者受過去購買經驗而影響。人物誌透過用戶體驗,讓虛擬的角色活生生的在研究題目上演出,就像是演出一部舞台劇,透過使用者中心的思維,在產品設計的舞台上說故事。

在品牌行銷上,人物誌常常搭配生活型態與情境分析,設定的角色(目標對象)會告訴我們生命故事,幫助品牌行銷者了解購買決策過程,找出消費者洞察,再透過創意手段去把角色的故事演繹得精彩。

反思:換位思考,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設計師很懂產品,很懂技術,很懂設計,可是往往不懂使用者,常常宅在研發室研究。設計出來的產品往往很創新,卻沒有得到使用者的心。就像情侶相處,拼了命地以自己立場去對待情人,可是對方卻覺得不開心,因為這些貼心的好意不是對方想要的。

從使用者需求出發,從使用者找到痛點,從人物的脈絡,設計出滿足他們的產品或是服務。當設計師建立人物誌,要融入這個角色,換位思考去想像這個角色的興趣、飲食喜好、穿著打扮、性格、長相,想像他的成長過程與生活經驗,去設計符合該角色的產品。因此,在分眾的人物脈絡下為目標對象所設計的產品,讓設計者懂使用者的心,針對痛點改良過去的產品與服務,或是提出劃時代的新產品,提升創新的成功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