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字與時尚服飾有共同之處,那就是線條的語言。」董陽孜老師說。
上週五傍晚有機會到華山松菸參與第三屆《讀衣展》,親身聽到當代藝術名家董陽孜女士的一席話,頓時茅塞頓開。「難怪毛筆字可以和流行服飾跨界合作!原來都和線條有關,核心元素都是藝術之美。」默默在心中記下第一課。這對於有志成為時尚咖的我,可是特別重要的啊!
可是,所謂「文字的線條」,又要如何與「時裝的線條」融合在一起呢?這一屆《讀衣展》乃是由董陽孜老師寫了一個「無」字為題,由六組設計師自由發揮,包括台灣的周裕穎、陳劭彥、蔡宜芬,中國北京的李迎軍和鄒游,旅英華裔潘貝寧。其實這些大咖設計師我一個都不認識,但為了要進入時尚世界,我一定要先記住他們的名字,再來認識他們的作品。
看了一圈下來,我很認真地思考「線條」這回事,嘗試從以下三個方向來解讀。
一、拆解與重組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設計師蔡宜芬的設計,因為她一眼看過去就是美麗的禮服阿!所有年輕女生心中最浪漫的夢想就是穿上美麗的白紗禮服,許下一生的承諾。美麗的衣服,就像一個承諾般,需要認真對待。
蔡宜芬設計師被許多雜誌喻為是「向禮服革命」的設計師,因為她經常將隆重的禮服改裝成時尚的服裝,又可以將時尚的元素融入到禮服當中。這一次的設計,就是蔡宜芬嘗試將「無」這個藝術字的時尚元素,融入到禮服設計中。
我們一群人很好奇地問他,這樣一件禮服是怎麼製作出來的?笑容甜美溫婉的蔡宜芬設計師很認真地解說。因為她實在長得太可愛太美麗,我只記得幾個關鍵字:拆解與重組。
她說,做禮服就是把蕾絲先拆開,再重組。她也是用同樣的邏輯在設計這次的「無」這個字。把無字拆開,變成一個「鏤空」的形狀,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圖騰?蔡宜芬一邊做禮服,一邊刺繡,然後再把兩者結合。禮服有蔡宜芬原有柔美又輕鬆的線條,而刺繡則有「無」字的元素,這就是書法線條與禮服線條的結合。
另一位鼎鼎有名的服裝設計師周裕穎(Just in Case),在今年初剛把故宮國寶如翠玉白菜、谿山行旅圖等搬上紐約時裝週的伸展台上,引起不少震撼。他的作品自然讓人矚目。
不過剛開始看到這一系列衣服時,我還不知道這是周裕穎的作品,但覺得這個設計師頗厲害,可以把一個「無」的平面版,變成一件立體的時尚大衣。這又讓我找到時尚與書法線條的另一種組合形式。這次周裕穎沒有拆解「無」的線條,但卻巧妙運用立體剪裁的衣服設計,將「無」字變化成大衣上的別緻黑色長條圍巾感(又像是兩排黑色扣)。
這大概就是設計師厲害的地方,橫看成領側成峰。躺平了像一個人身上蓋著一件上面寫著「無」字的被毯;立起來卻是件別緻的長大衣。在平面與立體線條間的轉換,果然得有些巧功才行。
三、簡單到複雜
有一位認真的輔仁大學織品系畢業學生,她幫我們講解周裕穎一系列的針織服務設計,由簡單到複雜的層次感,讓時尚小咖又開了一次眼界,原來書法與服裝的關係,還有簡單到複雜的線條設計。
把米黃色布料加上黑白紗,一望即知,就是一件簡單的單品。把米黃色布料簡短、白紗拉長、加上紅色針織圍脖,就得用心多看一眼,才知道這件衣服的巧妙變化與比例美感。把米黃色布料剪得更短,把白紗拉得更長,紅色圍脖變成黑色針織套頭及胸配件,又是另外一種風情。
三、簡單到複雜
有一位認真的輔仁大學織品系畢業學生,她幫我們講解周裕穎一系列的針織服務設計,由簡單到複雜的層次感,讓時尚小咖又開了一次眼界,原來書法與服裝的關係,還有簡單到複雜的線條設計。
把米黃色布料加上黑白紗,一望即知,就是一件簡單的單品。把米黃色布料簡短、白紗拉長、加上紅色針織圍脖,就得用心多看一眼,才知道這件衣服的巧妙變化與比例美感。把米黃色布料剪得更短,把白紗拉得更長,紅色圍脖變成黑色針織套頭及胸配件,又是另外一種風情。
而且這一次要花更多時間看懂她,「感覺上可以拆開穿阿,把白紗拿掉應該會是另一種更具輕巧時尚的都會風格!」回家後認真做了功課,又有不同心得。難怪那位織品系學生會說,越複雜的衣服越要多看幾次,越要用心看。
「因為你會看到更多穿搭變化的可能性!」我內心默默想著。 其實還有其他四位設計師的作品應該介紹。但初入時尚世界的小咖,實在吸收能力有限。就讓我先停筆拉。
說真的,要「讀懂衣服」的語言,又要有「獨一無二」的設計美感,正是《讀衣展》的獨到之處。默默在心中給《讀衣展》點個讚。不過呢,如果有專業解說員,或是手機下載APP,或是來場服裝秀,那就更讚啦~
時尚玩家 多謝你有趣的報導和圖片 感覺你很有淺力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