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佼昱|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二年級。研究興趣:顧客體驗、服務創新、新零售。
當Bettencourt, Lusch, 與Vargo(2014)探討起行銷與服務本質的連結性,藉由服務視角(Service Lens),將帶給企業眺望新景色的可能性。服務視角所講述的服務更重視服務的「價值」,不論是有形或者無形,也不會只侷限在單一成果,而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進化過程。而服務視角強調了哪些內容呢?
一、比你眼前看見的多
服務流程裡,會將最終的產物視為給予消費者的產值,就像玩具廠商認為一個個裝在塑膠盒裡,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是顧客評價品牌的主要依據。但是,「產值」真的只在眼前這個令人愛不釋手的玩具嗎?
以牙科裡所用的填補用樹脂為例,一般可以撐上5年時間,但如果3年就掉了,病患只會怪這家牙科的服務不周,產品不良,卻不會想到材料的好壞也是個影響因子。所以,企業選用值得信賴的原料,才讓產品服務變得完善,若是能在治療過程中,與對方交代產品的來源,就能讓雙方的距離更近一些,讓病患了解自己使用的是什麼樣的產品。醫療機構也能趁機會解釋各種同類型產品,或者品牌間的差異,在服務出現問題點時,能夠準確分責。
二、比你腦裡想像的多
服務可以是實體,也能是抽象的,以哲學書作者的售票座談會而言,就是種內心成長的服務項目,也因為服務的抽象特質,會讓「價值」不僅僅侷限在可看見的範圍內,所以廠商就必須往下一層想像。
把購買過程所經過的每個接觸點相連,從想要到買下,經過了街道、店鋪,最後離開商店後到開箱的延遲時間,這些也會構成產品的價值性。
想像一個情境,當以8折買下奢望已久的品牌旅行箱後,走回家的路上卻發現,街上那頭的百貨公司出現了7折以下,而且是更新款式的特價日活動。這時候對於手上這只箱子的評價,就會隨之受到衝擊,覺得怎麼買得那麼倉促,如果能多等一下就好了,「如果這家店也打折就好了…」。
很有趣地,如果企業只是覺得銷售是自己與客戶之間的雙向交流,而忽視環境的影響與情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服務的價值就只會被限縮在固定框架內。但如果放大一點來看,當消費者拿著那只剛買完的箱子回來理論撒嬌時。這時候給她一張下次消費的7折券,又或者只認為那是競爭者的活動,與自己服務無關。這兩者情況對於服務的價值有多大的區別呢?
三、比你心裡期待的多
世界上同類型產品越來越多,從有形產品相似,到核心產品相似,競爭者潛藏在無數個角落,等著進入。因此,如果只是在思考產品服務的功能差異化,還不夠。再加入一點服務價值性的想法,讓產品就算長得很像,消費者還是會偏心選擇。
黑松跨越幾十個年頭,撕開舊有傳統的包裝,加入跨國汽水飲品公司的新花樣大戰,從透明汽水到簡約包裝。就算產品價格上升,因為汽水不再只是解渴與清爽的代表,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賦予,所以消費者購買,源於認同與新奇。
服務視角: 價值共創
「你」若作為企業,從產品的價值出發,寫下了故事,從販售產品到販售體驗與回憶。「你」若是消費者,比起產品,更希望它能帶點情節,與朋友間有一點話題。
所以價值不只是企業單向製作,而必須在消費者心中發酵,才算完成,而消費者的反饋也成為企業冶鍊服務價值的方向之一,所以服務視角擴散了「產品」與「價值」的意涵,站在偏向企業的定位上,延伸出價值概念的影響範圍。
參考文獻:
Bettencourt, L.A., Lusch, R.F., & Vargo, S.L. (2014). A Service Lens on Value Creation: Marketing's Role in Achieving Strategic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57(1), 44-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