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科技與人文社會E組-洪振旂、游欣潔、賴映竹、鄭宇瑩、黃亭瑋、任芝華 彙整報導
議題背景:碩士論文真有存在的必要性嗎?寫論文是否可以外包?
根據《QUARTZ》「科學論文審查造假篇數各國排名」,統計2012至2016年間的論文造假篇數,台灣論文造假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在接二連三傳出頂尖大學論文集體造假事件後,雖然教育部有《學位授予法》針對學生委託他人代寫者得處罰鍰並註銷學位,但法令形同虛設;有民眾以美國學制為例,認為有些學校的碩士學位不需要論文,只要寫報告就可畢業,建議台灣也比照辦理,這樣學生與教授都受惠。究竟「碩士論文可以外包嗎?」以及「碩士只能用論文來當畢業評鑑嗎?」緊扣這兩個命題,正反雙方展開熱烈的辯論。
▲(圖一)正方以道德論開場,反方則納入經濟學概念闡述自身觀點 |
正方宣言:將不擅長的技術性庶務外包,促使社會利益最大化。
正方支持碩士論文可以外包,並以經濟學的觀點作為辯論基礎。在論文中心思想來自學生原創的前提下,基於比較利益法則,學生可以將不擅長的工作外包給予他人。經濟學觀點的比較利益指出,應選擇有較低機會成本的工作,根據李子銘《研究生論文成功指引》,一篇論文平均需要花費14個月,程序如:訂定題目、研究計畫擬定、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等等,其中又以寫作、編排和校正耗費36%的時間,因此正方認為,將論文編纂的技術性工作外包,不僅能提升效率,碩士生更能將節省下來的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研究。
正方進一步以企業為例,如同鴻海將非核心事業外包給其他廠商,可以增強企業的效率。此外,正方也認為研究所是訓練學生「提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認清並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把不擅長的部分交給他人處理不失是一種方法。在外包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與人溝通及談判能力,把論文當成是自己的OEM生意,不擅長的庶務如排版、文字潤飾可交由第三者負責。藉多方資源協力,增加論文寫作的效率。因此正方主張碩士論文可以外包。
反方宣言:外包違背道德,分流論讓畢業評鑑有不同選擇
反方則從道德觀點出發,「傳統教子之道,貴之以德,德為成人之本,智為成才之源」,高等教育應該培養具道德誠信之人,學生缺乏誠信不但對於國家發展沒有幫助,還會成為社會的毒瘤,因此反方嚴正反對碩士論文外包。
反方進一步說明,碩士論文背後代表的是學術精神以及專業能力的培養,寫論文的過程能培育和驗證學術型人才。知識的發展與傳承,其重要性不可忽視。然而,基於教學應該因材施教,所以正方提出「分流」觀點,將學生分為學術型與實務型人才。認為學生應與指導教授共同決定往學術或實務發展,前者與研究領域密切接觸,以撰寫論文為評鑑準則;後者則是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能以實務報告取代碩士論文。
反方引用《不用數字的研究》書中的概念,指出論文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融合各科的知識和增加思辨能力,對於老師和學術界的整體,都能促進知識發展與傳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朝正向的發展,因此堅決反對碩士論文外包,並認為碩士畢業評鑑方式應可納入實務報告等替代方案。
交叉答辯第一輪:品質效率vs道德瑕疵
首輪交叉答辯,正反雙方針對論文撰寫的品質與效率進行激烈討論。正方舉例製造業可以用代工的形式外包給其他廠商,而為什麼碩論不能外包?反方則回應學術界與企業界有本質差異,以企業模式來類比碩士論文是不當類比。
正方進一步補充,提出術業有專攻的概念指稱外包自己不擅長的部份(例如:美工、排版、跑統計軟體),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品質。只要誠實揭露外包資訊,就不會涉及欺騙造假等道德瑕疵。針對此說法,反方認為比起涉及金錢的有償外包行為,研究生應秉持研究精神,針對不擅長的部分積極請教同儕或師長。而非仰賴外包這種近乎舞弊的行為,而正方所提的「誠實揭露資訊」亦有模糊地帶,未來外包公司也要掛名成為共同作者嗎?
反方反駁說論文外包會導致學生失去研究能力,如果外包碩論是為了追求效率、提升品質,就乾脆直接廢除論文寫作,改以實務報告等替代方案是否會更有效率呢?正方不同意此一觀點,認為論文撰寫仍有其必要性。只要論文的脈絡與思考邏輯是研究生自行產出的,部份技術外包不僅能促進科技的進步,還能帶動台灣更多外包就業機會。
▲(圖二)正方認為外包可以提升研究效率,反方則質疑此行為將降低論文品質 |
交叉答辯第二輪:碩士論文之廢除與外包
第二輪交叉詰辯,反方繼續回應上回合答辯碩士論文存廢的問題,認為碩士論文是驗證修課成果的一種方式,但實務報告,則能讓實務型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發揮空間,或許能具備更多的研究價值。因此反方認為,與其將論文外包,不如嘗試尋找論文的替代方案。正方則認為撰寫碩士論文可以增進學生發掘問題、搜集資料、分析數據、歸納結論等相關必備核心能力,因此嚴正反對廢除碩士論文之制度。
反方進一步提出質疑:倘若碩士論文可外包,那麼寫論文的意義為何?另外,若碩士論文外包撰寫,除了可能導致學校系所名聲敗壞、廠商造假論文數據之外,學生無法透過研究,獲得學習論文的價值,且外包撰寫碩士論文違反學術倫理,可稱之為舞弊之舉動。
正方以自己經驗回應,表示自己曾經協助過老闆撰寫部分論文,從撰寫參考文獻、排版到校稿等等,也算是一種外包之行為,但過程中仍無法接觸論文之主要受訪者,也無法得知老闆對於論文的整篇思考脈絡,所以並非造假舞弊的行為。正方更提出碩士論文外包的前提,是建立在市場資訊完全揭露之情況下,產業公開,各家廠商公平競爭,若廠商欲造假數據資料,市場皆會得知其惡名昭彰之行為,廠商將自行失去論文外包之競爭優勢。
▲(圖三)反方提出外包論文違反道德的質疑,正方代表以企業類比回應 |
反方結辯:知行合一,文憑價值最大化
經過兩輪激烈的交叉答辯後,反方援用赫爾巴特「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及但丁「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知識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的名句,強調道德的重要。
即便研究所能帶給學生許多學術知識,但論文外包的行徑,引發學習怠惰,導致學生道德有瑕疵,仍然是失敗的教育。不如透過實務研究或實習報告等替代方式,讓實務型人才也能有不同的選擇。但碩論和其他替代方案皆不能用外包取巧、因循苟且。碩論應該是學生用嚴謹態度驗證所學,道德良知和行為舉止要「知行合一」,才是研究生應有的學術研究態度。
正方結辯:從經濟學的觀點,提升論文的質量
正方重申,每個人有權因應不同的學習狀況及研究發展,自行選擇是否要外包。以經濟學中的比較利益及機會成本觀點,將論文部分外包可以增加論文的質與量,創造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外包並非因循苟且,反而可以透過完善的機制、規範及資訊透明揭露,避免作假事件發生。不僅如此,論文的審查及口試制度亦可檢視論文的核心概念是否具原創性。最後,正方同意學術分流的論點,但認為論文可以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養成,不應廢除,可以在自由選擇的合理範圍內採用有效率的外包方式來完成。
▲(圖四) 正反方分別以道德及效率論進行結辯 |
合方觀點:良心道德的學術倫理
合方最後歸納正反方觀點,指出研究所有別於大學,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從市場面來說,若未能嚴格把關,會使研究生數量過於氾濫,讓外界對研究所畢業學生的品質質疑,進而產生信任瓦解。從現實面來說,人都有良心,但靠自己的道德標準做出選擇,會受到個人道德尺度不一而選擇不同,碩士論文的寫作如同企業社會責任,應藉由開設「學術倫理」必修課程,了解學術倫理的重要性,以正視聽,懂得學術研究的道德尺度,提升研究的質與量,才能真正培育碩士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