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佼昱|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二年級。研究興趣:顧客體驗、服務創新、新零售。
在使用者研究的設計洞這篇論文中,提到了文化背景對於人物誌的影響與重要性見(Petersen & Hussain, 2012)。比起需求,文化與歷史,甚至是過去的體驗都更為重要許多。那如果做為企業,又有什麼可以嘗試的路線呢?
一、抓住現有的「不知道」
比起有限情況,對於「未知」情況而言,手上的訊息量更加彌足珍貴,不僅是數量稀少而珍貴,更是因質量也無法確定,只能憑手上星火,照亮前方道路,所以讓人珍惜。
但有時候企業不知道自己知與不知的範圍在哪,這個最常見於進入新市場,尤其是面對新的文化時,與不同的習慣與習俗接觸,容易因為習慣使然,而帶入陳舊的公式,算出錯誤的答案,像是微軟就曾經在類似於現在Google地圖功能的自有程式軟體中,忘記把喀什米爾劃入印度國界範圍,遭到印度政府抗議,並且因為眾多的抵制行動,而導致超過百萬美元的損失。
這樣的結果不能從「微軟是如此大的跨國集團,而國界定義是那麼清晰明白的小事」上切入思考,而是必須想到,這一個地圖軟體,會被哪些使用者開啟與查詢,查詢者想到看到的資訊是哪些。其實微軟知道此國界疑問對於鄰近國家間,皆有不同解釋,但如果將問題轉換到不同方向上,便能想出讓各國皆歡喜的點子,也就能解決第一個「未知」,沿線釐清產品走向。
二、塑造用戶身分與線索
作為不同文化的觀察者,尤其是以企業角度踏入新市場後,不斷摸索現有產品如何與當地使用者互動時,常容易繼續站在公司的角度面對群眾,但是「以用戶為中心」就說明了產品必須時時刻刻以用戶為中心點旋轉,才不會就算花費了大量精力於產品的規劃上,但卻忽略了眾多微小的歷史習慣,而不被喜愛。
有時候不一定要大到像一個國家才能被稱為市場,一個街區,或者一個學區也能有自己的樣貌,而企業亦能從中學習融入,比方說在UNIQLO在東京的吉祥寺門市就做出了調整,這個地方的家庭客非常多,而且常常是一家人出來逛街,因此UNIQLO捨棄服裝業常見的成人與小孩分層分區的模式,改由家庭出遊的主題為空間設計重點,讓家庭客可以在單一樓層中買齊同個風格的服飾。
即使都是日本,各地也保有自己的生活軌跡,要學會用當地人的口吻說話,商品才會說服人。
三、凝鍊出需求與原貌
透過產品的價值建立過程,雖然以不同方式確認了受眾的需求,然後實體產品卻不符合真實情況,這是因為創造者們忽視了現實情況的範圍性,只依據單點獲得訊息,而後自行連線便推斷出需求。
繼續以UNIQLO的吉祥寺門市為例,在設立的一年後,若要進行績效判斷,這個門市的判斷準則勢必要和一般門市有所區別,並且更為強調與重視「號召性」與品牌社群行銷度」的成績,因為這裡不僅是家庭客常去之處,也是外國觀光客的景點周邊商店之一。
藉由績效準則調整,才有辦法確認這個門市的存續性具有不同意義,也能透過每個時間點下與當地消費者的互動情形,推估出什麼樣的服飾是家庭客的首選,而什麼樣的服飾是觀光家庭客的喜好,進而將這樣的模式記錄下來,當面對下一個類似偏好的不同文化之市場時,因為已經拚好了核心拼圖,接著就能夠省力地接續加上周邊零件。
從知道習俗到明瞭文化
常聽到的地方習俗不一定是現在的文化,因此明瞭文化的實踐方式就是要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並且要歸零想法,才能重新組織出屬於當地的新特色。
參考文獻
Petersen, S. I., & Hussain, S. 2012. Design Insights from User Research and Crowdsourcing.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23(3): 60-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